

没有自己的“商路”是件可怕的事
此次金融危机,让中国自身至严重的危机浮出水面,那就是没有自己的‘商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上关于“商路”的演讲,引起了众多与会者的关注和兴趣。
国际订单意味着什么?
所谓的商路,其实主要就是指商业网络,即沟通生产和销售的商业流通的中间环节。
周其仁谈到,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出口至先受到影响,其中至直接的表现就是国际订单的减少,并由此引发众多企业的经营困难,甚至是倒闭。“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在思考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过去的发展中,会有这么多的企业都转向了做出口生意,甚至是单一做出口意?”
答案就在于“趋利避害,避难就易”。简单说来,就是国际生意要比国内生意好做。而如果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在国际订单的背后,是西方国家历经数百年积累所形成的完善、成熟的商业网络。只要接到订单,进入这个网络,产品就能很顺畅地销售出去,利润也能得到保障。也正因此,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将精力集中在发展生产技术,生产产品上,而忽视了开拓市场,越来越依赖香港、美国、欧洲等成熟的商业网络。
在周其仁看来,国际成熟的商业网络对于我国在过去10年高速的经济增长、对于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过分依赖这个网络,却也埋下了“隐患”。
周其仁谈到,在2008年到温州进行实地调研中就发现,金融危机一爆发,国际订单减少,许多出口企业就感到了不知所措――既不知道客户在哪里,也不知道怎么去找,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工人、原料闲置着。“这样的情况值得我们反省,做世界流水线上的一环,远远比自己搭建一条流水线容易。但此次金融危机应该让中国人明白,没有自己的商业网络是多么的可怕。”
找回我们起家的传统
面对当前我国出口企业的问题,许多经济学家都将其归结于产品附加值太低、没有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等,但周其仁基于“商路”的思考,则提出“商业网络才是战略资源,开辟商路才是战略能力,才是真正的创新”。
而且在他看来,打造商业网络,开辟商路曾经是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起家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国际市场没有打开,企业的精力主要放在国内市场的开拓上,打门店、搞加盟、搞连锁、搞渠道,虽然辛苦,却也充满活力,比如前店后厂就成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名片”。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大品牌长驱直入,他们拿着大额订单主动找过来,寻找代工企业,他们要求代工企业把自己的业务停下来,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的设计做他们的产品。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做代工的毛利率虽低,可是利润总量很大,而且似乎比自己拼杀市场要容易得多。久而久之,许多企业家们失去了开拓的热情和锐气,靠订单生存,日子过得不错,做起来也轻松。但当危机来临时,他们除了等,就是不知所措。
周其仁对此表示,当年温州商人所谓十万经销商到全国包柜台曾轰动一时。如今,由于商业结构的不同,这样的做法已无法复制,但这种劲头值得学习。“我们要恢复早年民营企业起家的传统,在融入世界商业链条上的同时,构建一条属于自己的‘商路’。”
开辟国内商路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周其仁谈到,“全世界都说,中国有世界上潜能至大的市场。但当危机来临,守着这样的市场,我们的企业家们却在发愁找不到客户,我们庞大的生产能力却不知如何来继续开动,出现这样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为什么远大集团6个销售员在国际上做营销,就能创造出相当于国内220个销售人员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为什么温州一两家不起眼的小企业,通过国际“商路”,就能使纽扣、打火机这样一些产品,在欧洲、乃至世界市场上占据超过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国内,这样的情况却很难出现?为什么做国际贸易常常一纸传真就能搞定生意,而在国内,生意还离不开拉关系,搞人情……“都说在国内做生意比做国际代工难得多,这实际上反映出的是国内市场的交易成本比国际市场要高得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靠企业,更需要政府在税、费、服务、开放程度等方面进一步有所作为”,周其仁说。
诚然,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商业环境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在商业通道有效性、信用建设、商业文明、契约文化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当前,为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方针,而国内一些需求不振,却恰恰正是由于受到了“商路”的不畅和商业服务效率低的抑制。
周其仁谈到,举例来说,我在香港看到,除了国际品牌、商品之外,内地民众还大量采购中草药。而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在香港买中草药,假的可能性低。“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我国内地的商业通道同国际的差距。因此,个人认为,改善国内商业环境、开拓我国自己的‘商路’应该成为扩大我国内需的关键之一。毕竟扩大内需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信号和效果都要通过‘商路’来传递和展现。”
演讲至后,周其仁感慨地说,“中国这个时代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商业系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商路’。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有了顺畅的‘商路’,再结合我们已经强有力的加工能力,就能聚合起振兴经济,保增长,调结构的积极力量;就能把我们的人力资源转成商品、转成产品,倒过来转成就业、转成税收。”